客服热线:0991-4519517

语言互通-中吉文化交流合作的基石

2018-04-02 12:09:39浏览:257 评论:0 来源:乌鲁木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核心摘要: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西部接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中吉两国地缘相邻、人缘相通,经济上具有较强互补性。1992年,两
       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西部接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中吉两国地缘相邻、人缘相通,经济上具有较强互补性。1992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掀开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友好交流新篇章。

       2013年9月3—13日,中国领导人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中国领导人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是人类交流时必不可少的基础保障。文化、教育、政策、贸易的沟通等,均需要以语言传播为媒介。 
 
       “五通”中的“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而语言相通则是民心相通的根本。语言作为最基础的交流工具,在文化交流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语言助推文化交流,文化加深语言互动。语言交流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基石,中吉两国人民彼此了解、认知对方的语言,共同改善语言教育和传播的情况,将有利于相互了解,进一步增进政府和人民间的友谊。

       中吉两国人民从语言接触开始,通过语言了解彼此文化,是加强民心相通的重中之重。而大学正是促进两国人民实现双方语言接触、认知、学习的基本渠道。

       吉尔吉斯斯坦已有4所孔子学院17个汉语教学点,说明越来越多的吉尔吉斯斯坦人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产生兴趣,积极回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两国人民的语言接触,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要。
 
       文化交流既包含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更包含了普通百姓的交往与互动。讲故事是文化交流的最佳方式,也是语言相通的最佳手段。故事是最能打动人的叙事方式,总能在特定语境中完成意义建构和消费。

       故事化叙事的关键就是要打造多重叙事语境,将受众置于特定的话语语境中,使其完成意义的复合式认同。通过语言文化的互动,以出版中吉双语文艺作品、民间故事、小说、谚语格言,以及彼此引进影视作品等方式,使双方人民熟悉彼此的语言,喜欢彼此的文化,为民心相通搭建坚实桥梁。中吉两国都是多民族国家,多民族造就了文化的多样性,民族习惯、民族舞蹈、民族歌曲及民族节日都是珍贵独特的文化资源。

       中吉双方根据不同民族在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特征,共同打造一些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作品,将会加快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步伐。
 
       培育大量的中吉双语人才,是实现中吉民心相通的重要保障,有了语言人才这个媒介,才能实现两国间文化的充分交流与互动。

       例如,可以通过举办研修班、互派交换生、教师互访授课、联合科研等方式在双方高校开办汉语/吉语专修班,通过开设外语、第二外语、网络视频课程等方式,培养中吉双语语言人才和文化交流人才。

       中吉双方大学联合出版中吉双语教材、少儿读物、学术著作,共建中吉双语课程,打造中吉双语课堂,联合培养中吉双语人才等举措,将会为中吉双方大学的教育文化交流和学术合作构建新的平台。
 
       当今已进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用户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中吉语言和文化交流过程中,网民是实现语言相通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因此,有必要在中吉双方大学共建网络语言课程、网络文化课程、网络专业课程,开发手机终端的App课程,重视中吉双方网民在语言交流、文化交流中的力量和作用。

       鉴于自媒体的粉丝效应和社交特性,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搭建自媒体语言平台,积极开展自媒体语言互动,对中吉双方的语言资源、文化资源进行再封装,转化为适合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进行扩散的微文本格式,以此共同提升中吉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网络媒介的本质是多媒体,因此,它可以极其便利地融合文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构建立体多维的中吉双语文化产品,为中吉两国人民的语言互通开启便捷之路。
(责任编辑:曹进 蒋智妍)
下一篇:

美通胀反弹加大欧美政策分歧

上一篇:

中亚黄皮书:看好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前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redebug@qq.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