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991-4519517

2011年上半年中国多晶硅产业运行分析

   日期:2011-08-02     浏览:534    
一:2011年上半年全球光伏市场运行综述

    2011年初,全球主要国家光伏补贴政策相继调整,而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观望情绪加重,影响光伏装机市场的持续增长。2010年光伏装机量排名前两位的是德国和意大利,由于光伏补贴政策的变化,两国在2011年上半年的安装量大幅下滑。

    德国在2011年2月份通过光伏上网电价下调方案,2011年中期上网电价下调幅度根据今年3~5月的年化装机规模来确定(即以3~5月份的装机量乘以4推估全年光伏装机量)。只有当年化装机规模低于3.5GW(即3~5月份装机量875MW),才不会下调光伏上网电价,否则装机量每增加1GW,光伏补贴下调量将增加3%。在此政策调整下,德国1~5月份的装机量大幅降低,约为1.08GW,与去年同期的1726MW相比,下滑37.4%,逐月来看,1~5月份单月的同比增/减幅分别为18%、-38%、-55%、-55%、-38%。而3~5月份的装机规模仅为712MW。

    在意大利方面,自年初以来,意大利政府传出将下调光伏补贴的消息,由于该国政府在太阳能补贴政策上的起伏让业内感到无法适从,出现了各种补贴版本,正式方案出台的时间也一拖再拖,直至2011年5月6日才正式出台。也正是由于意大利在政策上的反反复复导致该国光伏项目发展突然停滞,很多光伏项目被拖延或者推迟,光伏市场观望情绪加重。

    而正是由于德意两个主要终端市场的需求萎靡,产品价格暴跌、库存居高不下、企业业绩惨淡等字眼成为2011年上半年全球光伏产业的最显著特征。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5月,积压的光伏组件库存一度达到10GW,各大光伏企业为了降低库存压力,纷纷下调光伏产品价格,大有价格战一触即发之势。多晶硅材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已分别从2010年12月份的80美元/千克、3.82美元/片、1.4美元/瓦和1.74美元/瓦下降至2011年6月的55美元/千克、2.03美元/片、0.78美元/瓦和1.27美元/瓦,下跌幅度分别为31%、46.8%、44%和27%。其中,硅片和电池片的价格跌幅最大,已逼近成本价。

    二:2011年上半年中国多晶硅产业运行综述

    作为整个光伏产业链的最上游环节,多晶硅产业的运行自然也会受到终端市场变化的极大影响,更何况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消费地,这种影响势必会更加凸显。

    不过由于终端市场萎缩的影响传导至多晶硅环节有一个时间的过渡和延迟,因此,2010年一季度甚至到4月份,中国多晶硅产业的运行还基本处在较为平稳的状态。区间内中国多晶硅行业运行的主要特征包括:供应趋紧、进口高涨、价格续升等等。

    《OFweekSolar视界》认为,2011年一季度中国多晶硅市场供应趋紧的原因,其实可以追溯到2010年,甚至更早的2009年。2009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在光伏行业不断释放,彼时为了躲避这种灾难,全球各大多晶硅厂商纷纷放慢扩张步伐,或者宣布减产,甚至停产、裁员。而当2009年四季度开始全球市场逐步回暖之时,虽然多晶硅厂商的产能提升重回正轨,但受制于产业本身的建设周期长的特征,多晶硅厂商的产能扩张步伐,明显无法与下游电池组件厂商相比拟,由此也就造成多晶硅环节的供应不足局面。 更为关键的是,多晶硅环节的供应不足局面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有所缓解。相反,当时间来到2010年,电池组件厂商经过更大一轮的扩张动作之后,这种局面完全呈愈演愈烈之势。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消费市场,自然而然也会受到全球市场行业的直接影响,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多晶硅市场供应趋紧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在于全球多晶硅产业的实际产能不足。

    而当市场层面出现供应趋紧的状况,再加上监管部门对多晶硅相关产业政策的收紧,进口高涨、价格续升也就自然不难理解。

    但这种平稳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即刻便被打破,从5月中下旬开始,国内多晶硅价格出现了剧烈下滑,国内报价从4月的66-72万元/吨降至43-50万元/吨,跌幅达到了惊人的30%。

    与这种剧烈变动的现货市场行情相对应的是二季度中国多晶硅进口量逐月递减。

    三、2011年上半年中国多晶硅进出口数据分析

    2011年6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4692吨,同比增长23.9%,环比下降11.0%,1-6月份累计进口30389吨。

    2011年5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5273吨,1-5月份累计进口25697吨,同比增长65.28%。其中,美国、韩国、德国依然是中国多晶硅三大进口地。分别达到1718吨、1197吨、1072吨。

    2011年4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5664吨,同比增长72.6%,环比下降4.3%。其中从韩国进口1806吨、从美国进口1423吨、从德国进口1002吨。1-4月份累计进口20424吨。

    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2011年1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5521吨。同比上升74.8%;2011年2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3316吨,同比上升25.3%;2011年3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5921吨,同比上升82.8%;2011年1-3月我国多晶硅累计进口量为14758吨,同比上升63.2%。

    《OFweekSolar视界》认为,其实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光伏终端市场已经逐步活跃,进入2010年更不用说。随着德国抢装行情的进一步延续,对电池组件的需求进一步扩大,那么势必会刺激中国市场的多晶硅需求,事实上2010年一季度中国多晶硅的进口量也已经处于历史高位。但与2011年一季度的数据相比,2010年的数据现在也只能称之为相对高位。

    中国多晶硅进口量的持续高涨,一方面自然与上面所提到的光伏厂商2010年更大一步的扩产步伐有关,因为这其中包含了不计其数的中国光伏厂商的身影;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多晶硅产能的整体提升步伐相对缓慢有关。虽然从2010年开始,包括保利协鑫、赛维LDK等企业的多晶硅产能逐步释放,甚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了以往全球七大厂商所把控的多晶硅产业固有格局,但龙头企业的异军突起,显然无法弥补中国多晶硅产业整体落后的局面。再加上国务院“38号文”紧箍咒的束缚,整个2010年中国多晶硅产业新开工项目极少,产能提升缓慢也就不难理解。

    而2011年二季度中国多晶硅进口量的逐月递减,则显而易见与行业的整体环境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2011年上半年中国多晶硅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整个2011年一季度,中国市场光伏电池组件领域的行情一直是下行趋势,但与之相反,多晶硅的行情称得上节节高升。2011年3月23日Bloomberg新能源财经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多晶硅长单价达近两年来的新高,为79美元/公斤。另外,多晶硅现货市场价也在攀高。2010年9月时,现货价约为85美元/公斤,环比前三月上扬了40%。2011年3月20日时现货价则为93美元/公斤。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高级分析师Siro指出,近一两年来随着更多企业进入到多晶硅生产领域,行业的竞争也逐步呈愈演愈烈之势,这也倒逼更多企业不断加大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以此来降低成本,进而巩固自身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事实上,正是得益于以上因素,全球多晶硅产品的成本也在呈大幅下降趋势,比如中国龙头厂商保利协鑫,2008年其多晶硅生产成本高达每公斤66美元,2009年这一数字则为39.4美元,2010年9月份则已经降到了23.8美元/公斤。

    但为什么在产品成本不断下降之时,多晶硅现货市场,乃至长单价格一直呈续升态势?道理也很简单,套用经济学的一些原理,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从长远来看,价格总是回归到价值上来。但每一次价格的波动都不等于价值本身,它还会受众多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市场供需等。很显然,前面已经讲到,2011年一季度中国多晶硅产业运行的一大关键词就是供应趋紧,由此也催生了多晶硅行情与下游电池组件行情的迥异状态。

    不过自5月中下旬开始,国内多晶硅价格出现了剧烈下滑,国内报价从4月的66-72万元/吨降至43-50万元/吨,跌幅达到了惊人的30%。如此之快的跳水速度令众多业内瞠目结舌,而光伏市场何时见底也成为了目前最引人关注的话题。

    市场分析认为,这种短时间的剧烈变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下游市场难见起色:之前的意大利补贴政策对市场产生了利空作用,使得需求出现暂时性放缓,并引起了光伏产品价格的一路走跌,电池片及组件价格较2010年底下跌25%以上。然而在此之前多晶硅跌幅只有8%,受下游市场束缚,多晶硅跌幅扩大也是在所难免。

    2、中国国内多晶硅出货量较大:实际上,国际电池片及组件价格从今年1月份就已缓慢进入下行通道,而国内多晶硅之所以还能保持高位主要是受冬季检修所带来的减产影响。而目前随着国内多晶硅大厂全速供货,多晶硅供应量较年初已至少多出40%以上,充足的供应量也使得价格难以继续在高位徘徊。

    步入6月份以后,国内多晶硅跌幅收窄不少,单月降价幅度由5月的30%放缓至13.1%,多晶硅价格的一路迫降不仅使得今年价格屡创新低,甚至也与2008年以来的国内最低价不相上下。6月份我国多晶硅价格由月初的43-50万元/吨降至38-43万元/吨,降幅为13.1%,个别地区还出现了35万元/吨的超低报价。其主要原因依然是受下游光伏产品降价所带来的连动影响。具体来看,6月份电池片、硅晶圆降价幅度分别为8.1%及10.7%,受下游产品束缚,多晶硅价格不可避免的受到拖累。

    五、2011年上半年中国多晶硅龙头企业财报展示

    保利协鑫一季度财报展示

    保利协鑫在2011年第一季度的产量为5927公吨,比2010年同期的3112公吨增加了90.5%,比2010年第四季度的5754公吨相比增加了3%。 而第一季度售出的多晶硅仅有914公吨,相比之下2010年同期和第四季度的多晶硅出货量分别为2584公吨及1708公吨。之所以多晶硅出售量越来越少,主要因为保利协鑫在第一季度增加了硅片产能,因此所有未出售的多晶硅均用于内部硅片制造。

    价格方面,与去年同期的50美元/公斤相比,2011年第一季度的多晶硅售价增加了24.4%,甚至比前一季度的60.1美元/公斤还要高2.1美元/公斤。保利协鑫预计到2011年底可以达到4.6万公吨多晶硅产能,并在2012年6月第实现6.5万公吨多晶硅产能。

    保利协鑫二季度财报预期

    保利协鑫上半年业绩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00%,公司利润增长由集团收入所带动,其主要原因是多晶硅产量及硅片产量及销售大幅增长。公司2010年上半年盈利约为787,635,000港元。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