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991-4519517

需求萎缩 库存高企 光伏企业或海外转移

2012-09-25 13:38:05浏览:286 评论:0 来源:中国证券报   
核心摘要: 离欧盟出台初裁结果还有15个月时间,政府间的持续磋商似乎让形势有所缓和。眼下对于国内光伏企业来说,实实在在的压力或许还是
       离欧盟出台初裁结果还有15个月时间,政府间的持续磋商似乎让形势有所缓和。眼下对于国内光伏企业来说,实实在在的压力或许还是市场需求持续萎缩下如何消化前期过剩的产能。据测算,若以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来衡量,仅中国的产能就超出全球全年新增市场容量。

    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暂时难有较大扩容,国内企业开始酝酿到海外直接投资设厂,以便尽可能规避“双反”带来的影响,将过剩产能转移到海外市场来消化。而光伏设备商进军光伏电站开发,在维持制造业产品保本微利的同时,与电站开发商争夺利润率相对较高的下游产业链。

    消化过剩产能压力激增

    近日,商务部通报称,与德、法等国就对华反倾销的磋商已取得成效,各方均表示将继续通过协商解决争端。一时间,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压力似乎减轻不少,让国内众多光伏企业松了一口气。

    对于目前中国光伏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现状,有一组数字被业界反复提及:截至2011年底,中国拥有全球六成以上制造业产能。而这一产能远超出2011年全球新增装机市场规模。

    产能过剩在现阶段的直观反映,是压在企业头上的巨量库存。据报道,目前包括无锡尚德和天合光能在内的中国光伏前三大巨头合计持有5千兆瓦库存,占全球年需求量的六分之一。如按第二季度每一太阳能电池板平均87美分的售价,这些库存价值4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00亿元。

    “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消化过剩产能,由此带来的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将长期拖累企业绩。如此恶性循环,恐怕等不到欧盟对华反倾销初裁结果,国内光伏企业就可能已全军覆没。”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说。

    赴海外直接设厂

    市场观察人士进一步分析指出,如果反倾销最终成行,国内光伏行业在一年内至少需关闭掉45%产能,转移10%产能去海外,市场才能恢复平衡。

    关闭产能已成为企业的无奈之选。行业老大无锡尚德近日就宣布将关闭1/4产能。此外,不愿坐以待毙的企业趋向选择到海外直接设厂,转移部分产能到海外。毕竟国内市场份额不到5%,80%的欧美市场份额谁都不愿意轻易放弃。

    据了解,无锡尚德早在2010年就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建造了工厂,目前的产能在50兆瓦左右。同为第一梯队的阿特斯目前在北美地区的工厂产能为200兆瓦,今年底计划将提升到400兆瓦。

    直接海外设厂的代价是生产成本增加,这也是目前产品毛利率平均仅为5%左右的光伏企业最头疼的事。李宗炜对此表示,海外直接设厂预计将给企业带来每瓦0.4元到0.5元人民币的成本上升(不考虑从中节省的0.16元/瓦的运费、保险费成本)。

    开发下游电站优势凸显

    据了解,目前国内众多光伏制造企业到海外设厂的出发点多集中于单纯从事光伏电池组件的销售,但习惯于进行差异化竞争的英利来说,其有更进一步的考量。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光伏制造业的毛利率维持在5%左右,如果未来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制造业将长期维持微利状态。但制造业毛利率的压缩带来的是下游电站设计、建造的利润率水平的上升。加之目前各国对于光伏发电的电价补贴维持稳定的水平,电站开发的优势便集中凸显出来。

    目前英利就“一站式”服务模式形成了一整套融资系统模型、发电收益率模型。到年底前,英利将会把这种一站式模式推广到德国、意大利、希腊。未来会推广到新加坡,由新加坡辐射整个东南亚。“一站式”模式核心目的就在于通过电站开发,拉动自身制造业产品订单增长,同时通过产业链控制促使利润率在各环节之间合理分配。

    对于外界普遍担忧的制造业企业在资金链普遍紧张情况下进军下游电站,李宗炜表示,英利的这一模式已得到国内政策性银行的认可,毕竟有良好的收益率保证,银行融资的风险可控。据了解,目前国开行对英利全年的信贷支持规模维持在10亿元到20亿元,以支持其探索新模式。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美通胀反弹加大欧美政策分歧

上一篇:

外贸出口不理想 港口集装箱进入低速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redebug@qq.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