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991-4519517

我国吸引外资“磁力”不减

2022-09-22 11:22:54浏览:362 评论:0 来源:中国贸易报   
核心摘要:今年以来,在全球疫情依然严峻、世界经济脆弱复苏、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吸收外资仍维持双位数增长的较好势头,中国
        今年以来,在全球疫情依然严峻、世界经济脆弱复苏、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吸收外资仍维持双位数增长的较好势头,中国市场对外资依然保持较强吸引力。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折合1384.1亿美元,增长20.2%。

吸收外资稳中有升

呈现系列结构亮点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吸引外资“磁力”不减主要归功于以下因素:首先,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我国对外资吸引力不断上升,市场导向型资本投入增多;其次,中国是全球唯一的全产业体系国家,能够吸引成本驱动型外资在中国进行全球和亚太布局,开展国际化经营;此外,中国自身完善、发达的基础设施体系、多层次的人力资源供给、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等共同支持了外资流入,特别是中国新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条例实施,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以及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协定两个网络相互促进,为外资提供了便利的营商环境。

相关专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整体呈稳中有升态势。这一方面源于我国稳外资一揽子举措不断落实落细,增强外商投资信心;另一方面则切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打通堵点,畅通循环,进而有效稳住投资需求,推进外资大项目落地,实现高质量吸引外商投资。

今年以来,在总量向好的同时,我国吸收外资还呈现系列结构亮点。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对华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外资来源地更趋多元平衡;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速高于总体水平。数据显示,前8个月,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21.3亿元,增长8.7%。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3.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3.1%,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1%。

“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使用外资表现亮眼,外资高技术产业创新加速集群化、平台化、生态化发展,这与我国鼓励外资参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分不开。”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表示,在与制造业相关的高技术服务行业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引资情况均实现大幅增长。

西部吸引外资高速增长

营商环境仍要持续优化

数据显示,前8个月,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4.3%、27.6%和43%。

张建平告诉记者,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过去西部吸引外资基数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西部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综合营商环境较大改善,迎来了大量的、新的外资投入。特别是像西安、成都这些西部城市,目前有很多投资规模大的外资项目,对利用外资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

“但营商环境仍是西部地区的主要短板。”张建平说,部分地区要继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特别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政府服务企业效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国家的外商投资条例,用好自贸试验区各类政策,向东部和中部比较先进的省份学习、取经,促进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水平提升。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日前举行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正抓紧推动出台《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以制造业为重点,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领域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专家普遍表示,不仅西部地区,当前我国稳外资的重点也在于改善营商环境。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表示,中国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主要源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和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但在当前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外企决策并非只考虑经济利益一个方面,投资的安全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改善营商环境,使政策制定更加科学、更加可预期,有助于增强外资企业在华经营的信心。

在张建平看来,保持外资增长一定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当前,我国稳外资面临内外部双重压力。一方面,全球资本流动受到逆全球化、俄乌冲突、全球经济收缩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国内目前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同地方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以及服务外资方面差距也较大,有的地方落实政策不到位。

“我们要落实好国家关于外资的各项政策。”张建平表示,用好自由贸易协定,以及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的平台,把招商引资和择商选资结合起来,把线下招商和线上“云展会”招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吸引外资持续投入。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美通胀反弹加大欧美政策分歧

上一篇:

日元贬值或令日本今年GDP跌破4万亿美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redebug@qq.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