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991-4519517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的经济合作

2018-11-01 15:40:52浏览:304 评论:0 来源:邦阅   
核心摘要:一、中国与中东国家经济合作现状 中东地区连接亚非欧三大洲,扼东西半球交通要冲,连接欧亚大陆东西两端运输网,位于一带一路交
       一、中国与中东国家经济合作现状

       中东地区连接亚非欧三大洲,扼东西半球交通要冲,连接欧亚大陆东西两端运输网,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中东被誉为“世界油库”,已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伊朗、伊拉克、以色列、土耳其、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巴林、叙利亚、巴勒斯坦、阿联酋和埃及等15个中东国家和地区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目前中国和中东国家在国际贸易、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民币跨境使用等领域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主要呈现四大特点。

       第一,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

       自古以来,中国与中东地区就通过“丝绸之路”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往来。近年来,随着中国全方位外交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中国与中东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签订了多项协议,双边经贸合作步伐不断加快。

       在贸易规模上,目前中国不仅是伊朗的最大贸易伙伴和土耳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9个阿拉伯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整个阿拉伯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及重要的原油出口市场。中国与中东国家双方经贸合作互补性强。其中,沙特是中国在中东最大的贸易伙伴。2014年中沙贸易额达691.1亿美元,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6%。阿曼、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和巴林等其他海合会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也日益密切。在进口商品结构上,中国从中东地区主要进口原油等初级大宗商品。

       2014年,中国从中东进口原油1.48亿吨,占原油进口总量的48%。得益于低油价,中国加大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数量,2015年前11个月,中国从中东进口原油数量达到1.54亿吨,占比升至50.8%。中国海关数据表明,在中国十大原油进口国中,中东国家占了6个,即沙特、阿曼、伊拉克、伊朗、阿联酋和科威特,中国对中东能源有着明显的依赖性。在出口商品结构上,中东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畸形现象突出,除能源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较好之外,工业和其他产业发展普遍较弱。中国对中东国家出口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机电产品、医疗器材、计算机、轻纺产品、五金工具、家电产品、玩具、工艺品等在中东地区拥有较大市场。

       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规模较大,导致中国与中东原油出口国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如2014年中国对沙特和阿曼的贸易逆差均超过200亿美元,占两国贸易盈余比重较大,中国对原油的巨大需求量成为影响中东地区外贸收入的重要因素。当前,国际原油现货价格在30美元左右,而中东石油出口国2015年国际收支平衡油价和财政收支平衡油价平均为102美元和87美元,油价长期处于低位将导致中东双赤字现象难以缓解。在此背景下,中东石油输出国期待中国扩大原油进口以支撑油价,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往来的密切程度和互补关系。

       第二,中国与中东国家相互投资渐趋活跃。

       与贸易规模相比,中国对中东国家的直接投资额相对较少。2014年中国对中东各国投资合计约为20.8亿美元。阿联酋、伊朗、沙特等石油输出国成为中国主要投资目的地。中国对中东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领域,大型国企是投资主力军,如2014年,中国电建投资13亿美元在沙特兴建燃气增压站(Master Gas System,简称MGS)项目;2015年,中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在阿联酋投资3.3亿美元开发曼德油田。中国企业在中东的投资主要是资源获取型,目的是获取安全和可靠的油气资源。随着中国对外能源依存度的提高,中东国家的原油出口对中国经济稳定的重要性也在持续提升,中资企业在中东地区的投资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东国家开始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中东产油国通过出口石油积累了大量石油美元,但本国落后的工业和容量相对较小的经济规模,使得这些石油美元在国内的使用十分有限,不得不依靠海外投资实现保值升值,进而使石油美元成为全球长期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但长期以来,中东国家的主要投资目的地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流入中国的资金量相对较小,且投资领域有限,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发展,投资回报率较高,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符合中东地区现实需求和利益,得到中东国家的积极响应,并纷纷加大对华直接投资规模和力度,投资领域从原先的基础设施领域扩展至能源、金融、地产、酒店等领域,标志着中东国家对华投资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升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对中东地区经济发展可发挥重要的拉动作用,有助于打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推进区域间贸易与投资发展,且具有较高的乘数外溢效应。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整个中东地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仅占其GDP总量的5%,在中国这一比例已高达15%,全球平均水平约10%;报告还称,全球基建项目投资回报率在5%~25%区间,对拉动就业具有明显成效,在海合会地区,每10亿美元的基建投资将创造2.6万个就业岗位,而在伊拉克等发展中的产油国与约旦等石油进口国,同样10亿美元的基建投资将分别创造4万个和10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中东地区常年遭受战乱和政治冲突的威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运输、油气管道和港口建设已无法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拖累了经济复苏势头。阿拉伯战略论坛预测,“阿拉伯之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337亿美元,有关国家基础设施重建需投入4,610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庞大,流动性差,回报周期较长,商业资金难以完全有效匹配。目前,中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来自公共部门,在低油价背景下中东国家财政金融体系普遍薄弱,政府权威性和掌控力不足,难以组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牵头成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目的是帮助沿线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投资方向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长期项目,投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

       2014年11月,中国与卡塔尔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将扩大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交通、路桥、铁路、电信等方面的互利合作。在中东地区中国企业还承建过卡塔尔东西走廊、岸桥场桥、梅塞伊德天然气工业园等基建项目,在沙特承建过麦加轻轨铁路等交通建设项目,具有技术和成本竞争力,双方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收益。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埃及和伊朗期间,中国与三国先后签署了52项合作协议,涵盖交通、能源、通信等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了中国与中东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层次。访问期间,中方促成沙特延布大型石化炼厂正式启动投产,未来沙特也将加大对华投资规模,增强中沙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合作。

       第四,政府合作机制推动人民币本地结算。

       为便利跨境贸易结算和双边经济合作,中国政府于2009年开始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东国家是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在政府合作机制的推动下,该地区的人民币跨境使用、产品创新和离岸清算中心建设近年来发展迅速。2012年和2014年,为更好地为拉动双边贸易提供保障,中国先后与阿联酋和卡塔尔两国签署了等值35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5年,中国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建立人民币清算中心,以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贸易投资便利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发展。多哈人民币清算中心开放交易后,卡塔尔凭借自身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及其在货币清算、贸易金融、资产与财富管理和资金服务等领域开展专业商业交易的能力,在满足中东与非洲客户人民币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地区扩大到阿联酋,投资额度达500亿元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还与阿联酋中央银行签署了在阿联酋推进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双方还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维持350亿元人民币/200亿阿联酋迪拉姆不变。这些措施标志着中国和中东地区的金融合作正在稳步推进,有利于区域内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美通胀反弹加大欧美政策分歧

上一篇:

俄行业巨头将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介大型中俄合作项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redebug@qq.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