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991-4519517

外贸如何蓄势谋变?

2016-06-20 18:47:04浏览:111 评论:0 来源:中商网   
核心摘要:当前,全球贸易增长已连续四年低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中国外贸亦面临较大下行风险,尤其2015年全年,出现了进出口双降的局面。接下来,中国外贸将如何破冰前行?在近日由国际贸易学会举办的外贸形势季度分析会上,与会专家与学者做出了解读。他们认为,尽管面临较大压力,中国外贸的地位和作用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在供给侧改革的大势下,中国外贸正蓄势而发。

    当前,全球贸易增长已连续四年低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中国外贸亦面临较大下行风险,尤其2015年全年,出现了进出口双降的局面。接下来,中国外贸将如何破冰前行?在近日由国际贸易学会举办的外贸形势季度分析会上,与会专家与学者做出了解读。他们认为,尽管面临较大压力,中国外贸的地位和作用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在供给侧改革的大势下,中国外贸正蓄势而发。

 

  国际贸易学会会长王俊文:

   外贸的作用和地位不会改变

  2012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连续走低,甚至出现负增长,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其原因为:外需不足,传统优势弱化,新的优势尚未形成;贸易保护主义导致贸易环境恶化。

  就全球范围而言,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为2.8%,与2015年持平。表明世界贸易增速连续5年低于3%。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看待我国外经贸事业的作用及其发展现状和未来?我们认为有几点:

  第一, 应该正确看待外贸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5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出境外贸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外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力量。出境外贸回稳向好,对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商务部5月19号至20日召开的全国商务系统贯彻国务院决策部署会议上,高虎城部长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外贸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事关我国发展的全局。“十三五”期间,外贸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发挥着拉动经济转型的作用,承担着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任务,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不会改变。

  第二,中国外贸进出口与中国整体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一脉相承,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党中央国务院对外贸稳定增长高度重视,着力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改革。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比如跨境电商、产学贸易等。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比如实行二次降税等。同时,“一带一路”建设开局良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我国的话语权在增强,这些行政动能将会持续发力,促使外贸走出低谷。

  第三,正确看待外贸的引擎作用,不应积累消极情绪。我国外贸发展的国际和国内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2016年我国外贸事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在经济快速发展,形势动能面临转换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些领域的风险隐患在增加,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在增多。我们应该正确、客观、辩证地看待形势,坚定信心,提高认识。对目前面临的困难,我们不应该积累悲观情绪,应该看到我国外贸结构在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高。最核心的亮点是,中国正在由消费品出口大国向进口大国转变。

  国务院关于出境贸易回稳向好的各项意见,从巩固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培育新的外贸竞争优势,有关外贸机构改善外贸环境等几个方面推出14条政策措施。努力实现外贸回稳向好,这14条措施将进一步推动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包括“一带一路”的投资与经贸活动,促进我国外贸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定,增强我国外经贸的竞争力。

 

  社科院经研所所长裴长洪:

  供给侧改革涉及十大领域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特征为“六低一高”。第一低是GDP低增长,国际组织的预测都不甚乐观,2015年最低增速是3.1%,今年的预测也不断调低。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增速会低于以往的5.5%。

  第二是低贸易流动,贸易增速持续降低,今年的增速可能会低于世界经济增速。

  第三是低投资。2014年FDI大幅度下降,2015年有所反弹。但是2015年的反弹主要由并购增长而来,绿地投资没有增长。今年的情况更显复杂,受资本流动的影响会更大。

  第四是低利率,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后,低利率在全球范围内盛行。新兴市场国家、甚至发达国家都希望中国能够实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第五是低通货膨胀,全球CPI的平均水平是0.1%,美国是1%以下。中国为2%左右,但是PPI仍然是负数。

  第六是大宗商品低价。今年石油价格虽然在反弹,但价位仍然较低。能源、农产品都在低价位徘徊。

  一高是高债务,全世界债务累计水平非常高,特别是日本。日本的公共债务之高为全球之最,并非是欧元区。中国的公共债务水平不是很高,它主要以企业债务、非金融类企业债务为主。西方国家私人债务也比较高,但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的私人债务比较低。因为私人债务只能用来按揭买房,按揭买汽车的也只是少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主席去年11月提出的。他的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看,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覆盖范围很广。我个人理解,应该分为几大类。

  第一,工业去产能,任务很艰巨,说易行难,但工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

  第二,农业方面的供给侧改革主要是调整种植结构。当前,国际粮价低于国内粮价导致农产品进口量很高,粮食放在粮库卖不动,而且要不断增加补贴。可见,农业亟需调整制度方面的结构。

  第三,房地产去库存是最困难的事情。去库存之说,剑指的正是房地产行业。但怎么去,仍然很难回答。

  第四,土地也有供给侧改革,主要针对工业用地。土地问题是房价和工业成本较高的幕后推手,如何改革又是一个新问题。

  第五,财政方面的供给侧改革。美国通过给企业减税实现财政方面的供给侧改革。我国目前正在推行营改增,并减少行政收费。

  第六,货币改革。货币政策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去杠杆。杠杆率高的好处是经济发展很快,但问题是风险较多。这需要改革投融资体制。

  第七,发展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也是我国当前发展的较大短板。

  第八,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市场要加强监管,提高技术和质量标准也很重要。相关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

  第九是价格,要对市场化形成机制进行改革。

  第十是扩大开放,增加外贸进口,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外贸的政策空间已经不多了。国内市场改革和政府采购改革,是扩大开放新的一个议题。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经济战略研究中心主席何伟文:

  要不要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最近比较热。起因是5月12号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的票数提出了反对意见。理由是中国还没达到标准,直接的压力是产业压力。在这之前,2月16日欧盟17个国家的钢铁工人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前示威,要求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对来自中国的钢铁征收惩罚性关税。4月1日,塔塔宣布退出英国市场,出售其在英国的业务,原因是中国大量低价钢铁的流入影响了自身的经营状况。过了半个月,德国五金工会领导人霍夫曼在杜堡表示,2016年是钢铁工业决定生死的一年。

  更糟糕的是,欧盟委员会委托了华盛顿的EPI(经济政策研究所)。该研究所有劳工背景,曾协助美国作出了中国产品存在倾销的调查结论,结论与事实相去甚远。可见,欧盟即使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仍将面临诸多限制。

  要不要争取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当前有一种说法,整个国家市场经济地位这一问题并不存在。但这个说法有点绝对,我认为市场经济地位这一问题是存在的。市场经济地位的实质性标准隶属WTO规则体系,基本上不符合质量经济条件,要看WTO对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的终期审议。争取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当然好,但要做出重大的利益交换,首先是钢铁业,其次是欧盟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准入。而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地位仅有利于反倾销中的客观公正,并不解决反倾销问题本身。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案件统计中,原告、被告最多的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即便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反倾销或者双反之时,惩戒办法还是会层出不穷,甚至变本加厉。

  我们的目标应该更大——并非仅仅争取被承认市场经济地位,而是解决或者缓和双方产业竞争中的尖锐矛盾,确保中欧贸易的可持续增长和双方可持续的双赢。

  另一个关切是中国的钢铁行业。当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全面封堵。2015年,根据钢铁协会的统计,全国共有37起反倾销调查。今年1月4日,英国《金属导报》评出2015年世界钢铁业十大要闻:9家钢铁行业组织发表联合声明,全球钢铁业正遭受产能过剩危机。中国钢铁行业是这一问题的主要影响者。随即5月17日,德国联邦政府通过、欧委会发布公告、美国商务部公布终裁——对中国钢企征收反倾销税,高达265%,反补贴税则高达256,合计522%。更不可思议的是“337调查”,这些均针对中国的钢铁企业,特别是国企。

  我们当然要坚决反对这种不公平的做法,但也要反观自己。我们对中国钢铁工业和其出口要有一种忧患意识。2015年中国粗钢产能为11.3亿吨,产量8亿吨,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中国人口不足世界的19%,经济总量占全球的13%,经济增量为30%,却生产了世界50%的钢铁。

  应该限制钢铁出口吗?如何限制?限制得了吗?如果按市场规则,可以说我们无法限制钢铁出口。今年一季度以来,本来库存不多的城市房价非常低,库存很多的城市房价非常高。有些地方土地拍卖价已经高的不可思议,面粉比面包贵了,地价比房价高了。这样的情况下,钢铁怎样去产能?所以我们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做好。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林桂军:

  多重发力 破冰外贸结构性难题

  2012年以来,我国的出口再也没有超过10%,这一年,出口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加工贸易是导致出口增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受加工贸易减速影响最大的是民营企业和外商合作经营企业。受一般贸易减速影响最明显的是国有企业和外商合资企业。此外,我国出口增速减慢在发达的沿海城市的影响尤其突出。

  究其原因,全球需求放缓和贸易流动下降是主要因素,但仍有很多结构性因素。

  其一,我国装备制造业中所包含的进口零部件比例在降低。该比例此前是17%,目前只有5%,说明我国对全球中间品的需求正在下降。装备制造类产品进口2001年占进口总额的50%,当前这个数字是23%,进口比重大幅度下降,可能也是促进全球贸易减慢的因素。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外资。2014年,中国吸引的绿地投资增长了2.2%,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近两年,这个数据不甚理想,我们低于韩国、马来西亚等很多国家。

  产品日趋内向型也是影响因素。近年来,国内市场的利润率似乎更高,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出口。装备制造业一度有14%的产品用于出口,现在只有10%。民营企业只有6.46%的产品用于出口,大部分都在国内销售,而且趋势很明显。此前,这个数据将近13%。

  万变不离其宗,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建立更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第一,创造环境,提升本土企业质量,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进一步鼓励跨国并购,用市场的手段调解产能。

  第二,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推进外资负面清单和国民待遇改革。

  第三,改革贸易政策。切入点可以是加工贸易,用加工贸易推进进口体制改革。如果进口体制不降到足够低,我国的产品竞争力将很难达到国际水平。实际上,TPP对中国最大的挑战不在于新规则,而在于关税。此外,逐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其核心便是大幅度扩大内销比例,扩大内销便会产生规模经济,有了规模经济外资就会来。

  第四,降低中间品进口和原材料进口的税负,提高一般贸易的出口竞争力。

  第五,加快形成新一代产品竞争力。用新一代装备制造取代发达国家的优势,获得市场占有率方面的优势。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美通胀反弹加大欧美政策分歧

上一篇:

习主席访塞创三“新”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redebug@qq.com
 
0相关评论